|
本报记者 赵碧报道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稳定运行并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市场预期得到明显改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演讲时表示。从前两个月的数据看,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经济指标比较平稳,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回升,消费者信心指数、制造业新订单指数明显走高,资本市场成交活跃。特别是进入3月份,日均发电量、用电量增速达到两位数,进出口、货运等增长加快。
3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3月份,制造业PMI在连续3个月低于临界点后重返扩张区间,升至50.5%;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8%,表明非制造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3月PMI指数提高,是一个可以预期的现象。”知名财经评论员司徒正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一方面由于春节的滞后效应,很多农作物以及居民生活的肉蛋奶等生活用品的供给需要重新进行调整,所以出现一个物价指数的上升状况。另一方面随着去年的税改,以往的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不必缴纳的五险一金变成了强制性实额缴纳,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了13%左右。也是推动PMI指数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交通银行(601328)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春节过后企业逐步恢复生产,3月制造业PMI上升,主要原因就是季节性回升。在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下实体需求有所改善,经济运行出现一些积极变化。稳增长政策力度加大、进度加快,年初提前下达财政资金,大批项目集中上马,目前这些政策的积极效果逐渐有所显效,促进制造业预期改善。由于1、2月经济数据不理想,一季度经济运行整体偏弱,经济增速仍可能有所放缓。积极政策有待进一步释放效力,未来经济运行有望逐渐走稳。大规模减税降费有助于为制造业减负,提振市场信心,二季度制造业PMI有望保持扩张区间。
记者注意到,制造业PMI反弹回升到近6个月的高点,五大分项指数都有不同程度上升。分析人士认为,稳增长政策力度加大、进度加快,年初提前下达财政资金,大批项目集中上马,目前这些政策的积极效果逐渐有所显效,促进制造业PMI反弹回升。
值得关注的是,新动能较快增长,消费品行业运行稳定。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PMI分别为52.0%、51.2%和51.4%,均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其中,农副食品加工和医药等制造业PMI均位于53.0%及以上相对较高景气区间。
金融分析师赵欢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这表明经济平稳增长的利好因素在进一步显现,尤其是内需的持续强劲,成为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基础。
司徒正襟认为,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有其行业特殊性。随着传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弱,投资带来的经济增长的引擎已经逐渐变得不可持续。
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增长模型的一个重要环节开始着重注意技术增长给经济带来的内生性进步,突出和发挥技术的优势。与此过程中,一系列的政府资本开始进入科技技术和科学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新一轮的货币流向开始从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和扶持中,比如对一些高新技术企业降税减税乃至不收税,对于行业收入的整体扶持对于房租和人才引进的适当扶持都是地方政府进行人才引进和技术革新的重要方式。
司徒正襟表示,随着进入技术的货币量的增长,会出现一个价格被扭曲的现象,也会出现一个技术资源在配置上的不平衡。必然会导致相应的PMI指数提高。但这只是集中于财政转移支付的短期效应。财政对于技术方面的投资的转移支付,需要有一个相应的考核机制。建立一个指标化可量化的能够估量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力模型,可以对增长的状况有所计量。财政对于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转移支付,有量化标准模型之后就可以规避低效率的政府投资。也就能将技术进步的资源市场化,进一步带动技术方面的PMI指数降低。
司徒正襟认为,PMI指数是工业和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但相信随着增值税等一系列税负的下调,指数会在今年下半年有所降低,生产经营的压力也会适当缓解。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产经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