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市场过度"自我惊吓"!澄清降准谣言后,央行二度操作"特麻辣粉",背后用意明确

2019-04-24 21:05:27 和讯名家 
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市场过度"自我惊吓"!澄清降准谣言后,央行二度操作"特麻辣粉",背后用意明确
央行昨日(23日)深夜辟谣定向降准假消息,却唯独没有针对市场传闻的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辟谣,结果,今天一早就开展了TMLF操作。

  4月24日,央行发布消息称,开展了2019年二季度TMLF操作。操作对象为符合相关条件并提出申请的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

  操作金额根据有关金融机构2019年一季度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增量并结合其需求确定为2674亿元。操作期限为一年,到期可根据金融机构需求续做两次,实际使用期限可达到三年。操作利率为3.15%,比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优惠15个基点。

  这是自央行创设TMLF工具以来第二次开展此操作。今年1月底,央行开展首次TMLF操作,规模为2575亿元。此次投放规模较首次稍有增加,考虑到24日有1600亿元7天逆回购到期,当天实现流动性净投放1074亿元。

  市场普遍认为,央行此番用中长期的TMLF操作超量投放“置换”到期的逆回购,既是向市场传递要继续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货币政策取向,也是通过强化中长期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引导资金继续加大对小微、民企贷款的支持力度。

  TMLF二度操作凸显货币政策结构性调节

  央行选择在4月底而非中旬开展TMLF操作还是略超市场预期。由于上周有MLF大规模到期、集中缴税等“抽离”流动性因素影响,资金面稍显紧张,彼时市场有预期央行会开展TMLF操作,但实际情况是,在4月17日有3665亿元一年期MLF到期当天,央行并未开展TMLF,而是选择“1600亿元逆回购+2000亿元MLF”操作的方式予以缩量对冲。

  相反,在平稳度过了资金面最紧张的一周后,央行却二度开展TMLF操作,其背后又有何用意?

  一大行资金交易员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虽然本周资金面不如上周紧张,但受月末因素影响,23日货币市场资金面还是稍微有些紧,市场上拆借跨月资金的需求比较多。所以选择在本周开展TMLF操作,也有出于平滑市场资金面波动的考虑。

  更为重要的是,从TMLF的特性看,其定向性、结构性的特点更突出,也体现出央行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解决融资结构难题的目的。TMLF投放的对象是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这些银行通常都是企业部门信贷投放的银行主力。相比于MLF,TMLF有以下三个明显特点:

  一是操作金额依据银行符合宏观审慎要求、资本较为充足、资产质量健康、获得央行资金后具备进一步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的潜力条件。也就是说,银行想获得TMLF资金,央行很看重其在小微、民企信贷投放方面的作为。

  二是期限长,1~3年不等,MLF都是一年期以内。

  三是利率低,比MLF优惠15个基点,这也被外界看作是“定向降息”。

  光大证券(601788)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当前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结构性的,而结构性的问题需要用结构性的工具来解决。总量工具不容易控制资金的流向,TMLF这种具有激励相容机制的结构性工具可以实现流动性的精准滴灌,将金融资源直接输送至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如小微企业。

  “本周周初是进行TMLF的良好窗口,此时间段投放TMLF资金可以平抑货币市场利率的周期性波动。相较于公开市场逆回购和MLF而言,TMLF可以向银行体系注入更长期限的流动性,有助于破解信贷投放的流动性约束。”张旭称。

  华泰证券(601688)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继强也认为,当前政策重心仍在降低民营、小微企业的风险溢价,在此过程中TMLF能起到重要作用。此前央行例会和政治局会议的表述表明,货币政策正在由“救急”向“中性”转变,同时更加注重结构性调节和传导机制的疏通。24日加量投放TMLF,在平滑信贷、社融增长的同时,注重加强流动性的结构性引导。

  当前资金面仍较为充裕,货币政策变调为时尚早

  央行近期对降准谣言态度格外决绝。4月23日,针对有传言称本周四央行要实施定向降准的谣言,央行当晚予以否认,这是不到一个月内央行两次针对降准谣言及时澄清,此前央行还就造谣降准的行为致函公安机构,就编造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进行依法查处。

  央行对降准谣言的态度和行动,以及官方近期对货币政策的表态,再加上原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近日表示“短期内不具备降准条件”等一系列事件,让不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央行货币政策取向在发生调整,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不大,甚至会发生转向。

  实际上,今年年初以来,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就已经与去年底相比发生了微妙变化。海通证券(600837)宏观分析师姜超近日撰文称,今年以来,虽然央行全面降准投放货币1.5万亿,但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回笼资金1.8万亿,综合看依然是净回笼货币;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央行降准2.5%,降准投放货币3.5万亿,与此同时公开市场投放基本持平,因而去年全年净投放货币3.5万亿。

  “所以,去年的三次定向降准是真降准,今年至今的全面降准是其实是假降准,因为今年降准投放的资金都被央行从公开市场收回去了。”姜超称。

  不过,即便如此也只算是微调,从市场利率的走势看,今年一季度市场资金面依旧较为宽松。“一季度有不少时候隔夜资金的价格都低于2%,说明资金面还是很宽松的。现在虽然价格比过去稍微高了一些,但整体价格水平并不算太高,说明当前资金面还是相对充裕的,目前央行就是通过缩短放长来降低金融机构中长期负债成本,从而达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目的,资金面整体还是会维持合理充裕的。”上述大行资金交易员称。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高级研究员管涛也指出,从SHIBOR看,截止上周五(4月19日),除隔夜利率较上年底和上年6月底略有上升外,其他期限的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这表明尽管央行没有如市场预期的那般进一步宽松,但市场流动性与前期相比仍然较为充裕。最近市场过分渲染市场流动性紧缩,很可能是自己吓自己。

  虽然近期有观点认为货币政策将转向,但也有不少反驳的声音。

  CF40高级研究员张斌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目前的宏观政策还是要“稳”字当头,过去五年货币投放并非外界想象的“大水漫灌”而是“水量不够”,这是因为“造水”的机器不是央行而是企业的信贷需求,但随着企业信贷需求的减弱,“造水”能力却变得不足。有人担心大水漫灌,然而水少了对经济的伤害更具毁灭性。

  “2012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变得易冷难热,市场内生的经济增长动力变弱,市场内生的广义信贷扩张动力变弱。这种环境下,货币政策可松可紧的时候选择观望更安全,需要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持政策利率在较低水平。因此,货币政策变调为时尚早。”张斌称。

  至于有观点担忧今年以来楼市回暖苗头可能会重新积聚风险,从而掣肘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张斌认为,一方面,房价高与房地产泡沫并不是一回事,我国房价高是事实,但不见得都是泡沫;另一方面,房地产泡沫不一定带来系统性风险,所以不能就此“绑架”货币政策。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娄在霞 HN151)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