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大部分人需要的,并不是机遇

2019-07-12 12:17:52 和讯名家 

  原创: 碧树西风 记忆承载

  有很多读者在后台问关于个人成长的问题。

  只言片语里,我也没法了解您说的背景故事,所以,我给一个通用答案。

  如果说从06年开始算起,我工作了有13年了。

  在某些行业可能算很短,比如我曾经在火车上和一个跟我如今同龄的医生聊天。

  他告诉我,他刚刚评上主治医师,比住院医师高一级,比副主任医师低一级,副主任医师上面还有主任医师。

  主任医生只是个职称,不见得就是科室主任,就像教授多了,系主任就一个。

  由此可见所谓的资历都是看圈子的,五岁的狐狸就是老狐狸了,五十岁的乌龟还是小乌龟。

  在我们这个行业里,我这岁数就该退了。

  所谓退了的意思就是要么你退休了,要么你就被裁了,要么你在管理层再混几年,要么你好出去创业自己做老板了。

  反正如果你还想不咸不淡的在一线干下去,基本上是没啥可能的。

  我们圈子是出了名的过劳死,但也是出了名的成长快。

  毕业五年内升副总,直接report给老板是很正常的速度。你看阿里的接班人是85后,比我还小四岁。

  比这个速度慢的其实都很忧心,因为一步慢几乎等同于后面啥也不可能。

  通常一个码农如果没被迅速提拔,那往往整个职业生涯里再也不会遇见任何升迁。

  会一直干到35岁以后,去大的外企或者大的国企混几年被裁,或者直接转行。

  所以我从业13年,做过技术,做过管理,做过市场,做过投资一点都不奇怪。

  因为13年已经非常非常久了,我们行业的周期太短了,13年下来,技术,商业模式都变了几轮了。

  所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大老板们的起起落落,我都见了很多次了。

  变幻这么快,就会有很多人觉得,一切是机遇。

  人这辈子,运气好,赶上什么风口,就起来了,或者说,自己没起来,就是因为没抓住风口。

  但我觉得吧,少数人也许有这个因素,但对大多数人,真的不是这样。

  我是个不爱面试的人,但被动的面试也起码做过两百次以上了。

  这个比例在我这个从业时间里算少的,理论上应该上千次才合理。

  这两百次的面试里,很多人给我的感觉是不清不楚。

  这个不清不楚,不是技能上的,技能有别人负责初面。我说的不清不楚,是人生规划上的。

  你问一个人,哪怕他面的是管理层。

  你问他,五年内想要如何?三年内想要如何?一年内想要如何?

  这个季度的计划是什么?这个月的计划是什么?这周的计划是什么?今天的计划是什么?

  如果今天的计划没有按照预计走,备案是什么?

  基本上,答的出来的人,非常少。

  这就是我说的,不清不楚,或者说,活的稀里糊涂。

  你问他目标,似乎也有,但那个目标是模糊的,或者说,听起来有点像白日梦。

  比如,我想有钱,我想升迁,我想找个美女,我想如何如何。

  类似当上CEO,迎娶白富美,分分钟走向人生巅峰之类的表达。

  那怎么执行呢?

  你需要多久?5年?还是3年?

  如果是5年,怎么分拆?第五年显然是站在第四年的阶梯上,那依次往前倒退,第一年的目标是什么?

  怎么做?有哪些条件,不具备哪些条件,不具备的怎么去搞定?具备的怎么发挥出来?

  这就是我说的,战略上稀里糊涂。这问题在很多人身上都有,非常普遍。

  我们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考上985就OK了,其实这只是学习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我前面说的这二百多次面的人里,大部分都是985的硕,博士。

  按说受了很多年教育,应该头脑清楚,目标明确,但事实上,很少见。

  所以大部分应聘者,开始于工程师,止步于工程师,一生很难做到组长,做到也往往是熬资历,熬到牛人走光,他上。

  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工资和年终奖,然后就等着公司上市,万一上市了,期权套现,万一上不了,那这辈子就洗洗睡。

  很少有人带着目标来工作。比如自己两年内要做到组长,四年内要做到部门经理。做不到怎么办?

  是直接发动技术政变把上司干掉提前上台,还是跳槽?

  就算你要发动政变,你也得有计划。

  比如拉拢重要技术人员,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技术团队,与高层保持良好关系,或者与市场人员打成一片,借助大客户的诉求,以市场为名义提出新的技术架构,把原有的管理团队架空。

  跳槽也是一样的道理,难道靠投简历么?同样,你得保持业内良好的关系,才能越跳越高。

  也许你会说这些东西很私密,怎么会在面试的阶段说出来呢。

  其实不需要你说,老江湖们跟你聊几分钟,就能摸清楚你到底思路清晰不清晰。

  《雍正王朝》里面有个人很有趣,叫图里琛,是康熙跟前的侍卫。

  当时九王夺嫡,康熙的儿子们斗的不可开交。

  八阿哥负责审理肖国兴(太子的人),为的就是让肖国兴告发太子,然后康熙派图里琛把肖国兴关到盛京圈禁了,图里琛回来以后,和康熙有段对话很有趣。

  图里琛:一路上肖国兴不断的叫屈。他说:‘八爷说过,皇上答应过,他只要说出太子的事,皇上就既往不咎’。

  康熙:他真这么说的?

  图里琛:他正是这样说的。

  康熙:该死,其心可诛,其心可诛。

  图里琛:奴才这就去杀了肖国兴。

  康熙:谁让你杀肖国兴!

  很有意思吧,图里琛的这句“奴才这就去杀了肖国兴”非常有味道。

  康熙说的其心可诛的其指的谁?肯定是指八阿哥,是说八阿哥哄骗肖国兴,想要搬倒太子,其心可诛。因为他作为法官,不公正,夹带私货,觊觎大位。

  图里琛能听不明白么?当然明白。不明白他就不会说那句话。

  他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跟康熙表白,我没听懂。我以为你说的其指的是肖国兴,我很忠诚,又很傻,我听你的,你让杀谁就杀谁。

  所以康熙制止了他。

  图里琛这个蒙古汉子卖傻为了什么?为了撇清关系。

  他一个中间带话的,如果不够傻,康熙一定怀疑他会不会与太子勾结,八阿哥压根儿就没说这话,是图里琛栽赃的。

  但是,他这么一卖傻,就撇清了。连个人话都听不清的傻缺,怎么干的了串通太子,挑拨皇子关系这么精细的活儿呢?

  你想想这个场景,一瞬间,话赶话的功夫,图里琛就知道怎么装这个傻,怎么撇清嫌疑,怎么赢取信任。

  这反应速度,这心机,才能熬到最后一集都没领盒饭。

  所以,没谁是傻的,真傻的,是混不到康熙身边去的,哪怕是以武功见长。

  一个人,头脑清晰,目标明确,是所有事情的开始,没这个,机遇摆在面前,也没法抓。

  你说光有这个就足够了么?其实不够的。

  第二件事,是坚持。

  这是个老掉牙的说法,但我告诉你,两者有联系,相辅相成。

  找一个贴近大家,人人可见的例子,咱们就看这个公众号,我写了一年半了。

  就算每天只写一篇文章,3000字,那也写了将近160万字,超过大部分长篇小说的几倍。

  你可以试试,哪怕每天随便写三千字,不追求内容,不追求思想,只是把一件事说清楚,哪怕记流水帐,其实也挺难的。

  人,有灵感的时候,偶尔写一篇文章是很简单的,但我让你天天,就很难。

  写一篇文章,别的不说,首先你得把思路理顺了,你自己得想明白了,否则你写的那玩意,你自己都看不懂。

  所以,每当你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其实就强迫你自己想明白了一回。

  天天想明白一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怎么会不是一个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的人呢?

  看到了么?两件事被我串起来了。

  思考与行动,计划与执行,是相辅相成的。

  我不是刻意写给你们看的,而是我已经养成了每日必须思考的习惯。

  我只是把自己本来就要做的,类似坚持跑步一样的事情,分享了出来。

  就像我自己形容的那样,一只母鸡,每天下个思维蛋。

  我自己每这么做一天,我的思路就更清晰一天。

  你,要干嘛?怎么干?

  怎么让你干的事情,和你的计划之间形成彼此监督,彼此促进的迭代式的良性循环?

  你,准备好么?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