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拓宽农民收入、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人大代表魏后凯有话说

2021-03-09 13:05:53 新京报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消除绝对贫困任务完成以后,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如何保障粮食安全,如何确保不发生大规模返贫,如何实现乡村产业兴旺?

3月8日,新京报2021全国两会经济策论坛邀请来自政府、学界、基层、企业等各界人士,共同探讨这一话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就农民收入提升、农村产业化发展等多方面发表建议。

谈粮食安全:下一步要把着力点放在耕地和种子上

魏后凯表示,现在我国的粮食供给相对充足,粮食储备处于较高水平,但从长远来看,粮食安全存在潜在风险,主要表现在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趋势明显;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不高;耕地流转面临“非粮化”倾向等。

他指出,下一步我们要把着力点放在耕地和种子上,推进种业产业化,加大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治理力度;此外,加大粮食自给率,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的积极性,使农民种粮获得相应收益。

谈农民收入:把农村资源变为财富,拓宽多渠道收入来源

魏后凯称,农民收入是根据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衡量的,增加人均收入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通过城镇化减少分母,农村人口减少了,剩下的农村人口发展机会就多了,有利于土地规模化企业化发展。

二是从分子角度来看,通过改革创新激发农民内生的收入来源,促进本地产业的发展。过去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加主要是靠农民到外地打工,但地方没有相应的产业支撑,长远下去可能会带来乡村的产业衰败。

总的来说,通过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把农村的资源变为财富,促进农村的产业发展,从而拓宽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等多元化的农民增收渠道。

谈乡村产业化:当前乡村产业支撑不足,下一步要突出特色发展

魏后凯认为,当前乡村产业化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乡村产业支撑不足。很多人到外面去打工,我国农业竞争力跟国际相比不强,劳动生产率较低,资源利用率也不高,且产业链较短,产销对接也存在断层和不足。

二是产业出现低质同质化趋势,同时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存在耕地“非粮化”倾向。魏后凯举例表示,现在很多村庄都选择发展农家乐与旅游康养,但现阶段我国这方面的消费市场有限。

就乡村产业化如何发展而言,魏后凯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一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突出特色,根据村庄的资源优势发展相关产业。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用工业化的理念、方法、技术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还要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农业跟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比如,农业跟电商、康养、物流等融合。

三是运用更新的技术、模式、销售方式,从而建立一个真正的具有特色的、竞争力的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使得我们的产业有所支撑,真正提高农民的收入来源。

谈乡村振兴:资本下乡是一个综合体,既要引导又要约束

魏后凯表示,资本下乡要消解一个误区。他表示,过去我们把资本当作单纯的资金是不对的,资本应该是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综合体。资金下乡了,人才、品牌、营销技术、销售渠道都跟着过来,才能更好地实现发展。

魏后凯强调,资本下乡可以带来先进的理念,但是对于资本下乡,既要引导又要约束,既要激励又要规范。

关于人才的问题,魏后凯认为,首先要把乡村本土的人才留住和利用好,通过培训等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发挥多种手段吸引人才,解决乡村人才短缺问题。他强调,通过体制创新及多措并举,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应该能够有效解决乡村振兴带来的资金和人才短缺问题。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胡萌 顾志娟 侯润芳 编辑 徐超 校对 危卓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