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维他奶发布了2020/2021财政年度(2020年4月1日-2021年3月31日)业绩,除中国内地业绩实现增长外,香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新加坡等地的业绩未能实现增长或出现不同幅度的下滑。
公告显示,维他奶2020/2021财政年度收入75.2亿港元,同比增长4%。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为5.48亿港元,同比上升2%。其中国大陆收入增长8%,但香港、澳大利亚及新西兰收入分别下跌12%、1%,新加坡业务收入与去年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补助成为了维他奶利润的重要来源。数据显示,疫情补贴导致维他奶中国内地经营利润增长8%。撇除相关政府补贴,经营利润则下跌4%。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维他奶多地收入下滑,虽有疫情原因,但实质是其竞争力下滑。中国内地业绩实现增长来自于大力度的投入,但目前内地企业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且维他奶线上销售冲击了线下渠道,维他奶仅依靠高投入实现业绩持续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
疫情之下,世界多地业绩下滑
维他奶发布的业绩显示,2020/2021财政年度,维他奶收入75.2亿港元,同比增加4%,毛利为39.54亿港元,同比增加3%,由于政府补贴、包装纸价格利好,抵销了较高的促销费用,毛利率与去年持平,保持在53%的水平。维他奶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为5.48亿港元,同比上升2%。
这些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内地市场。
数据显示,2020年,维他奶中国内地市场收入50.08亿港元,远高于香港市场的18.65亿港元、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5.28亿港元,以及新加坡的1.19亿港元,占比高达66.6%。上一财年,维他奶内地业务收入仅40.25亿元。
对此,维他奶在公告中称:“内地业务的收入以人民币计算增长8%,带领维他奶的整体复苏,维他奶及维他核心品牌产品销售持续增长。并且尽管面对疫情带来的种种挑战,维他奶东莞的新厂房也如期开始运作。”
其他地区收入未能增长,维他奶将原因主要归咎于疫情。
维他奶香港业务收入下滑12%。对此,维他奶方面表示:2019 冠状病毒病疫情实施的限制措施持续影响香港的便利店等销售渠道,大幅影响了维他天地的学校小卖部业务。其实,香港业务已经连续下跌,上年维他奶香港收入21.08亿港元,同比下滑7%。
澳大利亚及新西兰业务则由增转跌。以当地货币计算,报告期内,维他奶收入下跌1%,主要由于上一年度最后一个月(即2020年3月),疫情导致消费者大批购入存货所致。上年,维他奶在此区域的收入同比增长3%。
新加坡业务的收入持平,原因是饮品及出口业务均下跌,抵销了当地豆腐销售增长。上一财年新加坡业务同比增长达8%。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植物奶步入了产品升级,功能升级的节点,维他奶如果没有颠覆性创新的话,它基本步入一个晚年的情况,可谓“日落西山”。
补贴分担费用,线下受冲击,恢复信心任重道远
公告显示,维他奶总经营费用增加1%,达32.33亿港元,主要由于较高的物流费用以及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减值亏损,部分为获得的政府补贴所抵销。
数据显示,这一财年维他奶获得与新冠疫情财务资助有关的政府资助为2.25亿港元,占净利润的比例达41%。
其中香港补助1.45亿港元,中国内地补助6900万港元、新加坡补助500万港元,其他补助600万港元。
如果没有政府补贴,中国内地经营利润则出现下滑的情况。财报显示,政府的疫情补贴有助维他奶经营利润实现8%的增长。若撇除相关的政府补贴,经营利润则下跌4%。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市场内地的增长是高投入的结果。数据显示,维他奶市场推广、销售及分销费用与去年相当,达21.15亿港元。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维他奶2020年线上投入较大,补贴力度很高,线上部分产品价格远低于线下产品,推广销售费用较高,这也导致线上和线下的矛盾。
由于维他奶产品线上线下零售价格的差距的拉大,导致消费者均选择通过线上购买,线下产品动销很差,销售同比下滑了30%,部分终端小店选择了退货。
有的店长表示,当时维他柠檬茶的竞品不是农夫山泉的茶π或是康师傅的系列茶,而是各大电商或者团购平台上的维他柠檬茶。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维他奶产品线太短,产品包装设计没有差异化,导致完全失去回旋余地。维他奶对线上线下没分好主次。“线上只是新型消费渠道分流,最终还是要回归线下。”
对于后续的影响,维他奶的一位经销商认为,由于线下抵制维他奶,导致小店“遗忘”维他奶的产品,店主留下的印象是维他奶产品动销不好。维他奶再想补进来,位置已被其他产品占据,所以现在推广很难,需要投入更多的费用,“就像一台高炉刚被点燃又熄灭了,再重启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
据了解,维他奶启动了新的系统,投入更多的资源,希望尽快能再次进入线下流通渠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