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时事通讯社2月26日报道,因位于富山县黑部市的工厂生产的瓶装饮用水“天然水”被检测出了疑似致癌物溴酸,日本日用品百货店“无印良品”的运营公司良品计划当地时间22日宣布,将召回包括“碳酸水”在内的约58万8000瓶瓶装饮用水。以上产品已经停止销售,公司还呼吁已经购买的顾客不要饮用。
本次召回的对象是500毫升装(保质期到2020年1月25日)和330毫升装(保质期到2020年2月7日)的天然水、以及430毫升装(保质期到2019年7月26日)的碳酸水,共计三种商品。这3种商品除在日本全国约400家无印良品门店和网络销售之外,还出口到了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本月13日,公司对天然水进行检测之后,查出溴酸含量超过日本《食品卫生法》所规定的标准值。本次召回的范围除日本国内之外,也在海外进行。
溴酸盐是溴酸在水中的状态,被国际上定为2B级的潜在致癌物,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为溴酸盐所订的标准为每公升含百万分之零点零一。而被检测出的溴酸盐是矿泉水以及山泉水等多种天然水源,在经过臭氧消毒后所生成的副产物。香港食品安全中心方面在接受香港经济日报采访时表示,大量摄入溴酸盐可能出现肠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和腹痛,严重者可能影响肾脏和神经系统。
已在港台下架,未在内地销售
据香港经济日报和台湾台视新闻2月22日报道,目前香港和台湾已经全线下架上述三款商品。
香港经济日报称,香港食品中心于2月22日接获无印良品通知,指部分矿泉水被验出溴酸盐含量超出每公升百万分之零点零一,故为谨慎起见,已主动将上述产品停售及下架,并展开回收。
良品计划在公司公告中回应:“本次的事件给消费者造成了巨大的麻烦,对此公司深表歉意。今后公司将严格执行品质管理,努力防止再次发生这样的事件”。
有媒体在MUJI中国官网上搜索了一下,在食品类别中,并未找到这三款饮品。
而在某电商平台上,用“无印良品 饮用水”、“无印良品 天然水”、“无印良品 碳酸水”等多个关键词进行搜索,仅有两个疑似吻合的产品链接。
一个是某代购店中销售的430ml的碳酸水,显示为目前已下架,商品详情中没有批次介绍,评论数和交易成功数均显示为0。
另一个产品则直接跳转至闲鱼二手平台,出售者为一名北京卖家,在介绍中附上了饮料的照片,经销商为无印良品(上海)商业有限公司。不过该430ml的碳酸水标签上显示的保质期为“2019年5月22日”,与召回批次并不吻合。
无印良品因质量问题屡上榜
此前,无印良品旗下一款食品也因“致癌元素含量较高”而被下架。今年1月,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曾发布一份检测报告,显示无印良品的一款产地为马来西亚的榛子燕麦饼干,在检测的非预先包装或豁免营养标签的预先包装样品中,具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的环氧丙醇和丙烯酰胺含量较高。该产品在大陆地区也有销售。
1月18日,无印良品(上海)商业有限公司对外公告,目前国际上关于环氧丙醇的限量值尚无参考规定;该产品的丙烯酰胺含量低于欧盟对饼干、曲奇类产品的丙烯酰胺限定值。不过,考虑到广大消费者的顾虑,公司暂时下架该产品。
2017年3月15日,无印良品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店内一些日本食品的外包装上都被贴上了产地为日本的中文标签,但是当揭开中文标签后,露出了这些产品的真实产地,疑似来自日本核污染区,名列禁止进口名单。不过,随后,无印良品发声明称是误会,并称标签上所标注的产地信息为本公司母公司名称及其法定注册地址,并非进口食品产地。
2018年1月29日,据新华社报道,援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通报的在全覆盖排查整治“问题地图”专项行动中查处的第一批8起典型案件中,“无印良品”商店登载“问题地图”案赫然在其中:无印良品商店赠阅的《2017年秋冬家具目录册》中插附的地图存在问题。
2018年3月15日前后,有数位消费者向新京报反映,无印良品门店购买的杯子、化妆盒等物品没有标签、看不出产地、材质和用法,更有家中孩童咬碎了杯子被划伤。另外,有数款无印良品在售电子产品,在中国市场是没有开展维修服务的,“产品用一年坏了就只能扔掉”,不少消费者都对此售后不足表态失望。
2018年9月,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商品科对无印良品(巴沟华联店)开展商品抽检工作,却并未获得无印良品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就此事件,记者随后联系了无印良品(上海)商业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求证事件后续处理进展。该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已经根据工商局要求提交的商品(合计7件家具商品)的在库情况,寄送至北京店铺后完成提交。
而根据现场的情况描述,他们认为,可能是“库存检索系统”存在一定问题。关于此系统问题,他们也在进一步调查确认中,一旦发现系统存在问题,将立即进行系统改善,今后也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无印良品2018年前三财季业绩下滑
无印良品与中国市场“蜜月期”已过,业绩数据或也可为佐证。无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计画1月9日公布的财报显示,在前三财季(2018年3月至11月),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销售额为536.35亿日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若从业绩增长速度上来看,其实自2017年,其在中国市场就已经出现增长式微的情况:2017年Q2至2018年Q2,它在中国市场的季度增速分别为22.6%、21.2%、18.3%、14.8%和10.4%。
归纳资料可知,“无印良品(MUJI)”是一家创始于日本的杂货品牌。“无印良品(MUJI)”直译过来的意思是“没有商标的优质物品”,这反映了这一品牌的初始设定——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出现下滑、消费低迷,民众除了要求产品的品质上乘外,也期望能有更多的低价产品出现。在这一背景下,“无印良品”公司创始人木内正夫提出了“反品牌(也称作无品牌)”概念,创办了“无印良品”公司,宣传会提供包装较简洁、拿掉了商标,省去了不必要的设计,但“物超所值”的好产品。这一概念极大地迎合了当时、当地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也令无印良品在商业上获得了较大成功。
但该品牌在中国的发展路径,却与其在日本的情况大相径庭。2005年,无印良品进入到中国后,一直被推崇为“城市中产”、“文青青年”的生活方式品牌,因此,其在日本销售时所提倡的“物超所值”、高性价比的优势,在中国门店里面,我们很难看到——与快时尚品牌定价相差无几的服饰、动辄上百、上千的家居用品的确令人很难将无印良品与“实惠”、“低价”联系到一起。
尤其是受制于业绩增长压力,自2014年10月起,无印良品在中国推出“新定价”策略,降价频率基本达到每年两次。进入2019年不久,记者就从无印良品MUJI官方旗舰店获知,无印良品对部分商品进行了重新定价。但从近年来的销售增速上就能看出,这些降价策略显然并没有大幅度地刺激到销售增长。
而且,不断降价的举动与它“中产阶级消费品”的定位已经有所背离。有观点认为,如今无印良品在塑造了代表品质的中高端形象后,屡次降价的市场策略难免让人感觉有“消费降级”的嫌疑,因此其核心受众——中产群体可能已经渐渐不愿意再为与这两年市场上消费升级的大趋势相悖的,色彩单调、没有标识的无印良品产品买单。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