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14期2015年07月22日
洪灏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CFA。曾历任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师和执行董事(北京),花旗集团全球市场策略师(纽约),摩根士丹利亚太地区股票分析师(悉尼)以及BMC中国研究董事总经理(纽约)。有丰富的投资分析经验,以全球视角,量化分析投资逻辑。
主持人
许祯:和讯网特稿记者,曾走进70余家上市公司进行调研,并参与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等报道,重点关注二级市场。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CFA。曾历任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师和执行董事(北京),花旗集团全球市场策略师(纽约),摩根士丹利亚太地区股票分析师(悉尼)以及BMC中国研究董事总经理(纽约)。有丰富的投资分析经验,以全球视角,量化分析投资逻辑。
许祯:和讯网特稿记者,曾走进70余家上市公司进行调研,并参与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等报道,重点关注二级市场。
中国股市暴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难归结到一点,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某一些板块出现了严重泡沫化的现象。同时,投资者不能再非理性地加杠杆买风险,否则会酿成更大的市场危机。
下半年资本帐户很可能部分开放,与此同时,未来会出现资本外流的现象,但不会马上发生,这个过程需要几年时间。
市场表现好坏与进入MSCI市场没有太大关系,A股暴涨暴跌不会阻碍其进入到MSCI指数。
交银国际首席策略师洪灏表示,投资者不需要太恐慌,“我们现在目睹了一个伟大泡沫逐步回归理性的过程”。
Q
和讯网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近期似乎出现了分歧点,财政政策更多地开始发力,您觉得未来货币政策是否有继续宽松的必要?
A
洪灏我觉得财政发力和货币政策继续宽松这两者并不矛盾,在很多国家的经验看来它的财政赤字货币化这是一个大方向,所以,我并不觉得财政发力了,货币政策就不宽松了或者怎样了。同时我们看到中国的实际利率还相当高,融资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在股市回调之后,股市融资的功能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能会相对比较弱一点,更加需要一个货币政策的大力支持。同时货币政策也会影响到股票市场的走势,所以,我觉得仅仅认为财政政策开始发力,货币政策就不动了,这个逻辑不正确。
Q
和讯网未来跨境资金会如何流动?
A
洪灏今年下半年我们很可能看到资本帐户的部分开放,中国曾经是一个双顺差的国家,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支付表上经常性帐户和资本帐户的盈余和应该等于零,历史上我们之所以可以有双顺差的现象出现,是因为我们央行进行了货币超发对冲操作。所以,到了下半年假如我们的资本帐户开放了,同时我们的国家支付表重新按照经济常识来走的话,你想象一下如果经常性帐户和资本性帐户的两和等于零,这就意味着我们经常性帐户和资本性帐户其中一个必须是要负的,这从中国的人口结构和中国的生产成本相对于别的国家的优势,以及中国仍然具有其他的别的优势,经常性帐户出现逆差的概率比较小,这样的话资本帐户很可能就会变成负的,或者资本帐户会看到一个资本外流的现象,我不会说是资本外逃,是资本输出,主要是国内的钱找到了一个全球配置的渠道,那么相对于历史上来说,是更多的投资渠道。所以,这个是有可能的。但这个东西也不会说接下来马上就要发生了,它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天也不是一个月,应该是几年的一个过程。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开放的时候,其实外资也会进来,这样就会促进资本的双向流动,而不像以前出现单向流动,所有的资本都淤积积在中国市场里,造成中国货币超发的现象。
Q
和讯网您认为这次A股大跌的原因有哪些?
A
洪灏我觉得原因很多,我们很难归结它是因为某一个原因,暴跌应该说是1992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如果不是最大至少是之一。最主要的还是某一些板块出现了严重泡沫化的现象,比如说创业板回调前100倍市盈率,中小板也是100倍市盈率,它出现了泡沫化之后,当市场开始回调的时候,场外的配置出现了强平的现象,但场外的配置暂时我们不知道规模有多大,但从盘面杀跌的惨烈程度来看规模非常大,而且我们没有数据监控要控制这个风险是有难度的。这样的话当中小板暴跌之后,它的波动性传导到别的板块。因为泡沫化板块泡沫的破灭,波及到了本来没有什么泡沫的大盘股,银行本来是10倍不到的市盈率,但也难免受到波及。在这个情况下,市场出现这样的波动,你说它什么时候可以结束,这主要取决以融资盘强平的程度,从现在下跌的速度来看,其实也是一个加速探底的过程。所以,我们暂时不要先问这个底在哪里,不要急着抄底了,反而应该是控制我们仓位的风险,备好子弹,等到底真正到来的时候再做右侧的抄底,也为时不晚。
如果这样跌下去就很难说了,我不想制造恐慌情绪,很多私募自己有一个下限,就是平仓限制是0.7,当净值回到0.7的时候就把钱都还了,其实这是一个风险管理的措施,但当所有的私募都在0.7或者附近的这种界限把手上的仓位全部卖出的时候,会造成强烈的抛压。同时因为它不得不执行,因为这是一个法律合同,其实也造成了连续好几天出现这种盘面的现象,我们看到中小盘股票的市场流动性非常枯竭了,基本上卖盘抛出去,几小时没有人接盘,几万股就可以打跌停。
Q
和讯网A股的暴涨暴跌是否会对加入MSCI指数产生影响?
A
洪灏这个应该不会产生影响,中国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本市场,随着中国资本帐户开放,中国市场的国际化地位不断的提高,同时我们引入外国投资者,给予他们同等投资待遇,比如说税收、资本准入都给予同等待遇的话,那么我觉得这个就是MSCI考验一个国家市场是否能够进入MSCI指数里的最关键指标,所以,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市场表现好与否与我们进入MSCI市场没有太大关系。
Q
和讯网您怎么看待救市的问题?
A
洪灏怎么救呢?我们从2000点涨到5000点,不到一年的时间,然后从5000点回调到3600点,我们其实还是涨了很多的,说老实话。但同时大盘股是没有泡沫的,有泡沫的是小盘股,如果国家能够买的,我认为它只能买大盘蓝筹股,不能买小盘股,所以,这个风险传导是小盘股的泡沫继续破灭,同时波动从负面的波动,从小盘股往大盘股转,还是国家进场之后买大盘蓝筹股,同时稳定大盘股也可以稳定小盘股泡沫化的现象呢,这个现在说不好,但是我偏向于,第一情况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坏,也没有必要出现特别恐慌的情绪,如果大盘回到3500点、3400点以下,那么大盘蓝筹股的投资价值就会越来越明显,所以,我觉得市场有一个自我调节系统,现在我们看到是一些不是特别理性的杀跌的现象,但这种现象随着市场估值不断的降低,同时,国家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这样的话市场总是会找到底部的。
Q
和讯网您如何评价证监会还有国家层面最近一段的这些政策?
A
洪灏我觉得它是想把强平的压力消除,但强平也是一个风险管理的措施,无论你是民间资本还是券商,当你跌破警戒线,当你自身的资本受到威胁的时候,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说必须进行强平。但不幸的是,强平也引发了不理性的杀跌的现象,所以这样做有好有不好,褒贬各一,但是我觉得底线是再也不能够让大家加杠杆买风险了,我们已经看到了从今年1月份到6月份,我们两融场内融资从1万亿最高时候涨到2.5万亿,最高的时候,六个月,我们的大盘从3000点涨到5000点,所以你说这是偶然现象吗?绝对不是偶然现象,它一定是紧密联系的。如果场内融资在短短六个月里增加1.5倍的话,你可以想象一下场外没有被监管的融资涨了多少倍,所以,加上我们现在这个现象。所以,它现在出台的这些措施是想缓和市场的抛压,但是我觉得至少我们监管的底线一定要守住,我们不能鼓励大家加杠杆,而且是非理性的加杠杆去买风险,这样的话会酿成更大的市场的危机。
A
洪灏不要急着抄底。我还是喜欢大盘蓝筹股,非常便宜,10倍不到的PE,它的盈利收益率如果是在10倍左右的话,它可以给10个perpent的盈利收益,相当于我们十年国债大概3.33%左右,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价值投资的标的物,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时间,见底不是一天两天的过程,见底是一个过程,可能是一个月几个月的过程,所以,我的看法是不要着急,但是随着市场这样暴跌,很多投资标的,尤其大盘蓝筹都是投资标的它的估值优势会不断的体现,拿着这样的仓位即便是市场跌势不能够暂时缓解,其实拿着这样的仓位我也不会太担心,同时我觉得国家队可能会支持这种,最终我觉得可能所谓的价值投资的回归,而不是非理性的投中小盘和创业板,价值投资的回归也可能通过这次中小盘和创业板的泡沫真正回归到价值投资上来。
Q
和讯网您对接下来的全球投资有什么样的展望?
A
洪灏我觉得9月份美联储加息概率比较大,市场一般都会提前反应,但美国经济数据非常好,同时美联储加息很可能只是对经济强势的确认,所以,我觉得外盘可能受到挫折以后会接着创新高,但新高离现在的点位不会太远,它往上的空间不是太多了,因为外盘也涨了六个月。
当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开放的时候,外资也会进来。 [详细]
市场表现好与否与我们进入MSCI市场没有太大关系。[详细]
监管的底线一定要守住,我们不能鼓励大家加杠杆。[详细]
美联储加息很可能只是对经济强势的确认。[详细]
军工资产证券化空间巨大,军工集团有望快速提升。 [详细]
逆回购对冲市场利率,降低股票市场波动。 [详细]
本轮稳增长政策实际效果离预期还有一定差距。 [详细]
央行货币工具操作空间大,短期不会QE。 [详细]
宽松信用趋势将延续 适当控制久期。 [详细]
GDP增速不会太高,预计二季度为7.1% 。 [详细]
GDP增速不会太高,预计二季度为7.1%。 [详细]
二季度经济将微弱复苏,人民币不会大幅贬值。 [详细]
二季度经济将微弱复苏,人民币不会大幅贬值。 [详细]
铁矿石仍在低位 两三个月完成筑底。 [详细]
李大霄称,中国今年经济增速7%目标留有余地。 [详细]
郭艳红称需求端企稳之后,第二波牛市才会启动。 [详细]
可能传统的“三驾马车”这样一个此消彼涨的分析已经不再适用了。 [详细]
出品人:和讯特稿部
信息提供热线:010-85650830
广告合作:点击进入
给我们提意见
关注中国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