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基金   微博   新闻   个人门户  search2

2014/09/24 第 019 期
黄剑辉要建成改革创新型国家

本期嘉宾018期2014年09月24日

黄剑辉

黄剑辉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副秘书长,《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一书的主要作者之一;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曾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学习。1998年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其成果多次获奖。并在《财经》、《财新》、《中国证券报》、《金融时报》等刊物发表文章、报告近百篇。

主持人

苏东:和讯专栏作者,财经作家,媒体人,已出版 《了不起的中国人》、《房地产真相》两本著作。

要把中国定位为改革创新型国家

中国未来应始终要保持解放思想,不断改革,不断开放,开放才有新的思想,新的要素进来,要把中国定位为改革创新型国家。

人口红利并未消失

中国青壮年占人口的比例,可能5—10年内还是会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比例,因为农村人口的转移还会提供不少年轻的劳动力。

建议不要动辄刹车或油门

开车最好的水平是平稳,方向对。13亿人坐在忽左忽右,忽踩刹车忽踩油门的车上,是我们智库部门和政府治理部门比较无能的表现。

黄剑辉:中国三十年的经济成功原因

对中国改革开放过去30多年发展历程,我们觉得要给予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国情多方面因素去分析。

Q

和讯网

我知道,对中国经济奇迹发生的原因,您提出有几个观点,包括内生机制和外生机制两个方面,那么您认为中国经济奇迹发生的内生机制是指哪些方面?

A

黄剑辉

第一,从中国的文化,因为我们国家的儒家文化是比较强调入世,抱着积极的心态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是这种原理,而且鼓励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些文化的传统。强政府,秦汉时期就是强政府,有力地政府也是推动的重要因素。

第二,中国处于比较有利的地理位置其实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这方面关注的人就不是很多。因为有一些学者有过研究,其实全球80%的人是居住在北纬20—60度这么一个维度上,因为是温带,气候比较适宜。像美国和中国都大概处于比较适宜的纬度,这是纬度中国比较适宜。我们国家整个是个C型的地理环境,北、西、南都是陆地,东面是海洋,这种陆海兼备的特点实际也是不多的,这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可以实现陆上和欧洲,古时候陆上丝绸之路对贸易是比较便利的,这一两个世纪海运、船运比较发达以后,海运运输的量比较大,单位成本比较低,也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改革开放前这个优势为什么没有发挥呢?这和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前闭关锁国比较有关系,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美建交以后,我们整个国际环境改善了,所以,把陆海兼备的优势发挥出来了,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很重要的一方面。

第三,制度的变革,市场的开放,国家这种混合所有制,最近三中全会提出来要大力倡导混合所有制,其实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也是不断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过程,过去是公有是共有,私有是私有,民营是民营,总体方向都是往混合所有制发展。按我个人的研究,应该国企、民企双进步,而不是把国企和民企那么简单地对立起来,因为这两者之间各有各的作用,比如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在整个国民经济和发展战略中各有各的作用,国家开发银行也没有必要变成民生银行,民生银行业没有必要变成我们国家开发银行,因为它们是发挥不同的作用,但过程中,股权结构可以各自都有所优化,发展成股权比较多元化的,有利于公司治理,有利于效率的提高,这也是很了一方面。 总体来讲,对中国改革开放过去30多年发展历程,我们觉得要给予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国情多方面因素去分析,而不是说一两个因素,光从某些学者谈的仅仅是引入西方的管理和技术。

[详细]

黄剑辉:青壮年劳动力供给不会结束

所谓人口红利,不能简单地从数量的角度来看,还要关注人口的质量问题。

Q

和讯网

关于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有一种观点,他们认为中国之前存在的人口红利已经不怎么存在了。老龄化的挑战对中国比较大。

A

黄剑辉

对老龄化我觉得不必多虑,因为首先要看,所谓人口红利,不能简单地从数量的角度来看,还要关注人口的质量问题,准确地讲,应该是叫人才红利才比较准确一点。 谈人口红利,改革开放前,人口也很多,为什么没有红利?有人说印度现在人口比较年轻,非洲人口也比较年轻,因此就有红利,这可能是个认识的误区。因为人口多不见得是红利,搞不好是巨大的包袱,你只有把你的人口经过很好的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变成能够适应农业现代化,工业、制造业、高端服务业所需要的人才,那么才能是一种有利于生产、促进发展的红利,而不是按照人口年龄的多少和占比来看这个问题,这是我觉得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

第二,目前中国的青壮年占人口的比例,可能5—10年内还是会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比例,因为农村人口的转移还会提供不少年轻的劳动力。现在三中全会以后适当放开二胎也会一定程度上,因为中国人的文化,大家还不会像北欧、日本人不愿意生孩子,完全不愿意生,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可能不太会出现,放开二胎还一定程度上会改善人口的结构。

第三,我还有个思考,必要的时候我们国家思想再开放一点,比如学习美国的模式,适当放宽一点外国人的准入,必须欧美一些留学生,也是给个类似于绿卡的机制,亚非拉的人才还是可以适度地引进,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地改善一下老龄化结构。因为现在思考中国的问题就不能够完全按照边界,局限于中国来思考这个问题,而是要把资源、人口、市场放到全球化进行双向流动的环境,不能固化来考虑这个问题。

[详细]

黄剑辉:经济发展要放在全球化背景考虑

国际竞争力是推动我们国家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和生命力所在。

Q

和讯网

您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还是有很强的信心,那么您认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速度会是怎样的?会持续多长时间?

A

黄剑辉

首先,概念上,从经济增长转型为经济发展,因为内涵要比那个增长丰富一点。那么发展什么概念呢?分裂成两个方面,一是总量,过去GDP属于经济总量;二是看质量,总量就意味着生产力,生产力的大小是总量。质量是用竞争力来衡量,这也是我们新供给,最近我主编的一本书叫《中国关键——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我们的核心观点是,要更加注重经济的增长质量和竞争力,因为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是用三句话来概述这本书的。 第一,国际竞争力是衡量某一个国家,包括衡量中国综合国力和实力的新视角,新标尺,你过去是拿出口、消费、投资总量来衡量综合实力,未来我们要引入竞争力这个概念,来衡量你这个总量里的质量怎么样,因为谈到今年甲午战争120周年,很多人谈在甲午战争那几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还是时候的3倍,但是为什么败了?除了政治因素还有当时政府的治理能力比较低下以外,很重要的一条,我们那时候的经济总量质量不行,我们都是由丝绸、农产品瓷器,农耕文明为主,手工业为主的产业构成的GDP。

第二,国际竞争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和生命力,我们只有看到和其他强大的经济体欧美日的差距,质量、技术、管理方面的差距,才会我们很强的危机感、使命感,而不能想我们已经全球第二了,好像就已经飘飘然了,这就会丧失机遇,而且没有生命力。从这几年手机的快速演变能看到竞争力的重要性,五年、八年前大家基本都用摩托罗拉;三五年以前用诺基亚比较多,人手诺基亚;两三年以前是苹果iPhone,这一两年大家用三星比较多一点,最流行的是三星;最近这半年流行的是华为了。所以,未来不是一个产能和总量问题,如果产品不能够及时地去更新,很快,你整个产业就没有生命力了,就会倒掉,所以,国际竞争力是推动我们国家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和生命力所在。

第三,如何去提升,在这本书里我们也阐述了一下,要以高质量的制度供给,就是要用新的制度安排来作用于微观主体,就是企业端、居民端,来激发大家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样来提升要素配置的效率、创新能力,同时拓展我们的市场空间。归纳成一句话,中国未来应该始终要保持解放思想,不断地改革,不断地开放,开放才有新的思想,新的要素进来,把中国定位为改革创新型国家,就是未来不要隔一段就讨论一下要不要改革,怎么改革,而是始终都要不断地改革,始终都要不断地创新,这样才能使我们国家由那种落后、僵化的局面不断地推陈出新,从制度、技术方面去实现我们持续的更新,这样才比较有生命力。

[详细]

黄剑辉

青壮年劳动力供给不会结束

所谓人口红利,不能简单地从数量的角度来看。[详细]

黄剑辉

对外投资必须严格研究

过去会有这么大的损失,主要是对海外情况研究不深。[详细]

黄剑辉

印度无法追赶上中国

恐怕要赶上中国政府高效的治理能力恐怕很困难。[详细]

出品人:和讯特稿部

信息提供热线:010-85650830

广告合作:点击进入

给我们提意见

欢迎关注中国经济学人!

关注中国经济学人

经济,经济学人,对话,茅于轼,中国,中国经济学人
CopyRight @ 和讯网 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r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