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整个产业环境,包括中国人的性格并不很适合这种创新模式,但这个模式在李开复的身上,应该能做成。其他人就不一定,因为他是李开复。” |
记者档案
|
姓名: 张俊 从业媒体: 南方日报 |
|
报道领域:证券和银行 | |
从业年限:5年 | |
所报道事件:唐骏PK李开复:从创新工场看创业可否批量复制 | |
09年记忆最深刻财经事件: 胡舒立团队出走《财经》杂志 |
25名财经记者向和讯讲述2009 | 给记者敬酒()杯 |
2009 年 9月4日,谷歌全球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离职。当日,李开复离职的消息和他的致媒体公开信占据了各大网络媒体的头条。9月7日,李开复宣布,在北京创办帮助中国青年创业的天使投资“创新工场”。 第一天,创新工场就收到了7000封简历,他和李开复本人一样,成了一枚“明星”。于是我们找到了《南方日报》的资深记者张俊,希望从这位亲自采访过李开复的人口中,去探寻一个真实的李开复。
采访进行的异常顺利
“我们要做一个财富案例,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就被我们选中了,我就给他发了一个短信,过了两个小时,他让他的助手给我回电话,我们就敲定了这个事情。后来就约了第二天的采访时间。”采访进行的非常顺利,张俊描述到。这次采访并非炒作性采访,而是从创新工场本身,来探讨这种商业模式的可复制性。“我们去探讨这种创业模式在中国的可行性,包括业内其他人的看法。不管这个事情到底引起什么争议或者结果怎样,我们只是从一个商业案例的角度进行一些探讨,所以李开复才乐意来解答。” 于是,张俊和其同事一起做出的《唐骏PK李开复:从创新工场看创业可否批量复制》最终出炉了。
张俊认为,李开复答应了这次专访,是因为他认可《南方日报》的媒体形象。同时,张俊等人是以理性的态度,不是恶炒名人效应,包括专访提纲也纯粹从风投行业发展来谈的。
事实上,除了张俊所做专访的出发点吸引李开复之外,他和李开复还有那么一个“前传”。
2005年7月,李开复离开微软,闪电加盟Google,并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在官司期间的2005年8月,李开复3个星期做了20多场巡回演讲,每天两到三场讲座。此时,张俊也刚刚由一名大学生成了一名记者。他们就在这个时候,相遇了。
那时候张俊刚从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成为一名记者,入职没多久,就赶上了李开复来做演讲。“那是在从华中科技大学去武大的路上,我们乘坐了同一辆车。李开复正在由一个演讲地点赶往下一个地点,途中大概有半个小时的空闲,车上就我一个记者,所以我们聊的很愉快。”[详细]
来龙去脉LAILONGQUMAI
起因
|
|
|
进程
|
| |
展望
|
|
李开复的助手强调,目前创新工场刚建成不久,媒体的关注给了他们太大压力,希望能做出成绩后再来汇报。 [详细]
金融证券JINRONGZHENGQUAN
政经民生ZHEGNJINGMINSHENG
产业经济CHANYEJINGJI
公司传奇CHONGSICHUANQI
制作团队:马明超 朱雅娜 陈婧 王磊 董文 赵黎 |
其他策划QITACEHUA
|